比亚迪推出的e平台究竟有何奥秘?
发表于 2019-05-25 19:51
百年前,福特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开创了汽车工业规模化发展的先河,可以说如今汽车平台化生产都与它息息相关。如果说T型车(流水线装配的首款车型)开启了燃油车的规范、规模化生产,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有没有一个类似的平台,会引领着新能源车型的集成化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比亚迪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33111与e平台的关系
相信“SUV大百科”的读者肯定对平台制造这几个字不陌生,例如大众的MLB、MQB平台、吉利(沃尔沃)的CMA平台。平台,简单来说就是新车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共同架构,它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底盘或者车架,其实二者是不同的。
▼平台≠底盘(车架)
举个例子,探歌与奥迪Q2L同样出自大众最新的MQB平台。有些人认为同平台生产的车子肯定相差不大,以至于会产生“凭什么你卖的那么贵”这种想法。其实这种观点相当不正确,即便出自同一平台,两款不同的车也会有很大差距。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武松和武大郎还出自同平台呢,不也相差甚远吗。
▼奥迪Q2L与大众探歌同样出自大众MQB平台
好了,前面罗列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平台的概念,你只需要明白基于平台可以批量生产不同型号的车子就行。不过有人应该注意到了,平台化的概念只出现在了传统燃油车领域,而新能源车子才刚刚发展不过十几年,能不能实现平台生产?比亚迪给出了自己肯定的回答。
2018年北京车展上,比亚迪正式推出e平台,并宣布向业内开放共享。e平台的核心可以简化为一串数字,也就是开头提到的33111。
为了更为深刻了解这串数字的含义,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新能源车子的构成。以时下热门的电动车为例(新能源的一种,但布能代表全部新能源车型),一辆电动车被制造出来离不开电机、电池、电控三个大部件,更离不开将各个部件进行连接的线束、管路、接插件、箱体结构等。
▼电机是电动车不可缺少的组件
目前市面上很多在售的电动车基于传统燃油车改造而来,车子整个架构里的部件分布较为凌乱,各个结构没有经过规划,显得比较繁。而比亚迪e平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化繁为简,也就是开头提到的33111。
第一个“3”是指电驱动三合一,包含电机、电控、减速器;第二个“3”是指高压三合一,包含OBC(车载充电机)、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PDU(配电箱)。两个高度集成的“3+3”使得新系统相比于分立式系统减重40公斤。要知道如果从轻量化车身材料着手获得同样的减重效果,那成本可就高得吓人了,也非常不利于纯电汽车的发展与普及。
▼3+3示意图
▼这样对比更为清晰明了
三个“1”则分别指高度集成的PCB板(集成式车身控制器)、搭载了“DiLink”系统的智能旋转大屏、长续航且性能稳定的动力电池。其中PCB板将传统汽车内的多块控制器集中整合到一块,总面积大小不过一张A4纸,约减少线束50根,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控制器的重量、也节省了空间、降低了能耗。
▼比亚迪秦Pro EV使用的PCB板
▼高性能动力电池
平台化生产的优点与优点
e平台的两大特点就是集成化与标准化,所谓集成化就是对原本分立的系统进行集成,使得汽车相关组件数量精简,具体表现为体积变小、质量变轻、效率提高。
举个例子,比亚迪的集成式车身控制器(PCB版)集成了仪表、空调、音响、智能钥匙、倒车辅助、门窗控制等十多项控制模块。而在以前的系统里,这十多项模块分散而立,占据了非常大的空间。再比如搭载了“DiLink”系统的智能旋转大屏,同时还兼备空调控制、音响控制、信息娱乐显示等功能,这也是集成化的具体体现。
而标准化就是将大量零部件、接口、技术进行标准化开发,使它们能在各级别的纯电车型上通用,由此带来规模效益,也令新产品研发开发速度提升。
这个解释起来并不复杂,在现代化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很常见。放到其他行业也有表现,比如智能手机上的CPU、摄像头、屏幕等,在同一标准下可以实现零件的通用。不过在新能源,或者说电动车上这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集成化与标准化使得e平台的各个模块都能实现高性能、低成本,并为技术性能升级留有一定的空间。对汽车厂商来说,使用e平台可以便捷地实现产品线拓展,提升产品跌代速度,迎合新消费需求。对消费者而言,购买该平台生产的汽车,也能够获得更为实惠的升级。
▼平台化生产,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
这种升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e平台化生产的几个优点:
车子品控更好:由于平台化生产,零部件等都可以通用,也就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把这部分省下的钱用到其他方面,例如车子的外观内饰、安全等级、性能等,对于提升车子的品控是再好不过的方法。
▼标准化生产节省的钱可以用于提升车身刚度
提升乘坐舒适度: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e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集成化,“驱动三合一”模块可以实现体积降低30%,PCB板也能实现体积下降40%-50%,这无疑就能腾出一大部分空间用于增大乘坐空间。
更轻更安全的电池:在现有技术的限制下,单从电池方面来说,若是想提升电车续航里程,要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要么增加电池数量。但一味增加电池能量密度会使电池变得不稳定;增加电池数量则会大幅度增加车身自重(电车动力电池相当重),都有相应的弊端。而比亚迪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提高电芯到模组(CTM)和电芯到电池包(CTP)的重量比。
电芯是电池最重要的部件,比亚迪此举意在减少电池模组里的其他东西占比,使电芯更多。有趣的是,比亚迪做电池源头竟然是开矿,这是要把每个生产环节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从开矿到回收,要做就做一整套
电池安全也一直备受关注,比亚迪在电池安全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动力电池分为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池系统四层。每一层都有可靠连接、高压防护、碰撞、过冲、外部短路、内部短路和热失控七种保护,在电池安全方面可以说尽可能地做到极致。
▼比亚迪的电池保护获得过专利
优秀的平台引来合作厂商
依靠e平台模块化开发整车,能够解决困扰纯电车型研发的轻量化、空间布局、能量密度等一系列难题。也正是因为看到了e平台对行业的意义,比亚迪在去年发布该平台的同时就向全行业开放共享了e平台技术,它也因此成为了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电动汽车平台。
▼e平台下比亚迪产品矩阵
该举措收到了行业内的积极反馈,包括北汽、长安、东风甚至戴姆勒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均与比亚迪就e平台进行技术探讨。不仅如此,比亚迪优秀的电池技术也会出售给其他厂商,实现合作共赢。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