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九死一生”,本来生活多路试水能否杀出一条血路
发表于 2019-05-16 19:44
生鲜电商的少数盈利者并不能掩盖行业发展的艰难。5月10日,本来生活创始人宣布了本来生活C网在2018年已经全面盈利,每日优鲜也宣布实现全国范围现金流为正。生鲜电商加速洗牌时,前置仓、线下店、B端服务等让一些企业有了新活法。但实际上,生鲜电商从崛起到爆发再到现在,宣布盈利的较少,背后关于生鲜成本的管控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业内人士看来,尽管部分实现盈利,但在强者愈强的市场环境下,伴随资源和规模不断向头部企业集合,留给中小生鲜电商平台的时间和空间还会不断缩小。
01
盈利者寥寥
在生鲜电商大部队集体倒台的背景下,部分生鲜电商平台终于迎来盈利曙光。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在2018财年年会上表示,2018年,本来生活C网已经全面盈利。与此同时,旗下本来果坊项目也开始盈利,线下门店本来鲜开了300家店,在2018年12月份开出了二代店,并于今年春节前在一线城市上海开始试点。除本来生活以外,每日优鲜近日也表示刚于2018年年底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不过,盈利者的出现与起步时间相比,相差甚远。各路生鲜电商从2012年开始冒出至今已经七年多的时间,中间也经历了好几轮的换血与调整,从传统垂直类电商,到前置仓、拼团等模式,无论是巨头还是区域性创业者,真正熬下来并宣布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而“死亡”名单或许可以列出一堆。
早期的吉哆生鲜、鲜品会、美味七七、果食帮、抢鲜购等或转型或倒闭,存活下来的几个品牌也实力悬殊较大,宣布盈利的并不多。而可查到的数据显示,一些生鲜电商的亏损达到几十亿元,比如中粮我买网,根据其此前招股书显示,中粮我买网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分别达到6.31亿元、9.78亿元和8.87亿元,从2014-2017年上半年,中粮我买网三年半的时间累计净亏损达33.35亿元。
02
成本焦虑难解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随时都有可能分散、流失的用户以及高昂的供应链、履约成本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难题。一位生鲜电商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生鲜产品由于要保持鲜度,冷媒等温控设备很重要,这也造成了履约成本太高,但是如果是普通蔬菜等生鲜产品的话,单价并不高,毛利也不高,很难覆盖成本。而如果要做高端商品的话,毛利率可以提高,但是由于定价太高又会流失不少消费者,难以吸引主流消费群体。
记者登陆本来生活网也发现,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本来生活网的蔬菜、水果品类以高端货为主,定价也不低。比如,叶菜类商品,本来生活在售的菠菜、油菜等产品,二三百克的重量价格都在10元左右。而对比来看,这种民生菜品在每日优鲜平台的价格基本为0.99元左右,在多点平台的价格也在0.99-2.99元之间,盒马鲜生的同类商品基本在5元左右。
在配送方面,盒马、每日优鲜、多点都主打30分钟或1两个小时的即时配送,而本来生活的配送选择大部分还只是让消费者选择在工作日配送或节假日配送等,推出的“今夜达”服务是可以当日送达,但只针对部分品类,而且必须要在中午11点前下单。
无论是在商品还是在服务方面,本来生活与同类电商平台相比优势都不明显,面对的流量和成本焦虑也将被放大。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当下用户的消费习惯过于碎片化,大家面对的电商选择越来越多,竞争也不断加剧,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着用户回流的压力,如何促使有限的用户不断回到平台是电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电商拓展用户途径一方面是拓展品类,一方面是扩大销售方式、触点,但是在这两方面真正找到持续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却并不容易。
03
竞争不断加剧
尽管已经开始盈利,但对于本来生活等生鲜电商来说,竞争和压力并未减弱,要面对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喻华峰也表示,生鲜领域的创业者其实越来越多了,以前是做线上的多,现在是开线下店的越来越多。去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只是开始,在今年、明年、后年,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
毫无疑问,在生鲜电商领域中,伴随巨头发力,头部平台的资源和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中小平台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根据第三方平台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在生鲜电商排名中,本来生活目前的月指数为27.8万,排名第九,与排名第一的多点平台的804.7万月指数相差不止十倍之多。
生鲜电商领域的“马太效应”显然已经有所显现,越来越强的头部企业正不断稀释中小平台的影响力。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领域有一句话叫数一数二,不三不四,如果排名前两名的话还有生存空间,排到第三、第四名就很危险了,很容易被挤压出局。”在李勇坚看来,尽管生鲜赛道很广,但是随着资源和用户不断聚拢,留给排名靠后的中小平台的时间和空间将会不断被挤占。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