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腾讯离职员工的反思:没学会这三点思维,你始终身处底层
发表于 2019-05-20 20:28
曾经有一位在腾讯离职的员工,他的名字叫王信文,当年因为苦于在公司没有发展,始终身处底层毫无起色,一个游戏策划的职位已经干了好多年,却丝毫没有创出绩效,终于考虑再三,选择了在腾讯离职。这位在腾讯离职之后的王信文,后来创建了自己的辉煌业绩,公司创建开发的“刀塔游戏”,曾经占据热门游戏的榜首一年之久。
不过后来据王信文回忆,他曾经一度感到迷茫,这种迷茫并不是来自于对公司的发展,而是他发现在自己离职之后,当初一起进入腾讯的同学如今已然跻身上位成为了公司里的骨干,转而又想到自己当年的窘境,几经波折和低谷却始终无法翻身,终于在试图被劝退的前夕选择离职,当他成功了之后,他还在思考,既然自己能做出成绩,为什么当初的业绩却始终没有起色呢?
没有跳出职场舒适区?这是你离职的源头!
什么是职场舒适区?我们在公司上班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件工作在刚开始上手的时候感到尤为的困难,但是后来随着接受业务的增多和对基本流程的熟悉之后,我们开始了驾轻就熟的操作模式,这种在无形之间培养出的惯性思维会让你习惯于用当下的方式去处理任何工作问题,但是也会将你囚禁于当下的一亩三分地内,无法应对其他方向上的任务。
王信文在讲到职场舒适区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当时自己在腾讯当员工的时候,公司里有这样的一个机制——活水计划。所谓活水计划就是所有腾讯内部的员工,都可以向目前腾讯公司正在缺人的岗位上投递自己的简历,假如一旦该部门决定录用你,那么你将会调离本岗位,重新洗牌进入腾讯其他部门的岗位上工作。
但是王信文当时明明知道公司有这样的一个活水计划,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计划存在的意义,也不曾思考这个计划对于底层员工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选择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员工未来事业的发展,一个良性的思维模式,跳出职场的舒适区之后,更能够培养出员工超强的职场应变能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但是习惯待在舒适区里的人们往往对未来工作的未知性感到惧怕,认为自身无法担当起新部门的新任务,进而没有把握先机,错失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反观王信文在腾讯工作的那几年,当时社会正处在互联网转型发展时期,很多人因为当时把握住了新型市场带来的巨大发展前景,成功转型,最终在新的岗位上找到了可以大展拳脚的地盘。
假如一个人的公司里没有活水计划的话,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利用“面试”的方式去接触其他公司的HR,在面试的过程中你将对自身和职位都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将个人的实力和当下的发展状态成功的结合到一起。
短期效益为重的你,注定会被公司辞退!
说到短期效益,很多没有大局观念和长远计划的员工都会有共同的一个毛病,就是过分的看重短期之内的结果而失去对大局方向的把控。就像很多HR 都曾经抱怨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上来就谈钱?
而且不光在HR的面试过程中,很多人在网络上也会抱怨说,感觉越是大公司越抠门。然而事实证明,这样没有远见的想法很难成就一个高素质的领导者,大概你只能在基础的阶层里拿着微薄的薪水难以翻身,工作生活一地鸡毛还丝毫做不出成就感,这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在一个领导者的眼中,对于有才能的人都是花十二分的力气想要留住对方的,当你的能力足够高,你的薪水自然而然会跟着往上涨,这种正比例的关系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
曾经听一个刚刚跻身领导行业的年轻人在谈自己翻身的故事时,他这样说道:“当初很多人觉得我总是给领导干傻事,大家眼中吃力不讨好的活最终都被我接过来了。”
很多公司的员工除了基本的工作任务之外,有时候也会在周末休息的时候被领导指派去干一些跟自己平时的工作毫不相关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想着怎么搪塞,却不想着以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去探索更多的领域内容,在无形之后提升自己的眼界。
他正是因为被领导指派去各类的发布会以及评讲会上去聆听记录大牛们的发言,在一个新品的发布中或者方案的研讨中不断总结大牛们的经验,同时和领导出差的时候偶尔也跟着领导在对话中谈谈自己的看法,逐渐展露了自己的头角,成为了公司的骨干。
而且王信文也提到过,他发现阿里的主管总是东跑西颠,一个项目任务没有完全的完成呢,就跑去了下一个项目中,这样完全不利于业绩的创造,怎么能得到更高的奖金呢?但是主管的眼中是这样的:当你觉得这样做会让你的业务奖金受到损害,那么你就是不值得的,但是如果你以培养人为目标,那么你就是值得的。
所以,当你进入了公司之后,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奖金、薪水、待遇,可以看看公司的发展前景,自身岗位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自己和那些牛人们还有什么差距和不足?这样一来,将自己工作目标定位于能力的提升,你的薪水就会悄悄的跟着往上涨了!
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公司不辞退你才怪!
很多人会疑惑了,刚才不是还说按照领导的要求多多出去长见识?为什么现在又让我去拒绝了?然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一个员工,应该学会主动和领导沟通自身的业务能力,明确自身擅长什么,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领着领导下发的任务,按图索骥一样的完成。
北大的陈教授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一个数据比例: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只有28%属于自己,剩下的72%都是由他的领导所决定的。这个很难接受却不难理解,因为很多领导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对每个任务的核心点和难易程度都有着清晰的认知。
但是领导不知道的是什么?当然是每个员工的不足和优势了。因为很多员工在做出出色的业务成果之前,团队完成的任务很难在个人的身上细致的划分出每个人曾经承担了哪一部分,所以对于个人能力的评价更多侧重于对结果的评价,但是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所以合理的向领导表达自身的诉求,展现自己的饥渴度和上进心,更容易得到机会,也更容易缔造成功!
所以,避免苦干多年最终落得被辞退的下场,我们要学会这三点,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1、跳出职场舒适区,拒绝盲目的惯性思维
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人都不会死磕在一个岗位上,每一个人都在循着公司发展的脚步向前迈进,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所走的道路,被公司的薪水和单一的职务所囚禁的人,会溺死在舒适区的旋涡里。
而告别用惯性思维来解决任何问题的你,一定会从新的突破口找到新世界的大门,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到更具有发展的征途,将自己的能力结合新的方法,去解决任何看起来很困难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将这样的你完美的契合进任何一个岗位上。
2、杜绝死盯短期效益,看重个人能力提升
短期的效益会让人失去动力,任何只为了金钱而运作的岗位,到最后都会耗尽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从而沦为为工作而活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可以支配工作的活人。
所以当你来到一个岗位上,要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将自身的能力在公司的业务操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将短期效益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用个人能力来向老板讨薪水。
3、展现自身饥渴度,主动表达个人诉求
很多人不喜欢和领导表达个人诉求,一是觉得领导肯定不会轻易改变工作安排,二是觉得万一自己不成功肯定会很打脸。但是每一个员工在接手新任务的时候都会有试错的机会,老板也在试探着前进,这样的我们在更明确的沟通过后给出最优的安排,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反而更有利。
但是切记为了得到心仪的任务而盲目过度的抬高自己,这样反而会让领导感到不适,也会在产生了错误判断之后发生和预期结果相反的效果。
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